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初级中学
思维品质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初级中学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思维品质 > 成果展示 > 论文集萃

例谈历史图表题解题之法

来源:转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0-10-08  浏览次数:

例谈历史图表题解题之法

——2010年高考图表题举例分析

    

【摘要】:通过历史图表题去考查学生探究历史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运用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的一种趋势。为了方便教师同仁在教学中此类型题目的指导,以及在此类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的广大初高中学生,可以有个参考。本人就从事高中教学几年来积累的些许经验,以2010年相关高考试题为例,浅谈历史图表题的解题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图表题举例分析 解题之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而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则对这一目标的要求更提升了一步。历史图表在教材中的地位也有所突破,不再称“插图”而改称“图片”,它已不再是教材的点缀,这是史学“左图右史”传统在新时代的表现。近年来各种模式的全国高考卷的历史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普通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多种类型的图表,各种类型图表的采用,是将其他学科的一些科学方法用之于历史学,是学科整合的结果,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历史图表题是历史高考命题中常见的一种考试题型,其主要特征是将一些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史实用文字、人物、疆域等插图呈现出来,要求考生将它们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解答。其特点是形式灵活多样,如有人物图、文字图、机械图、战争形势图、疆域图、交通图、数字表格等;内容涉及面较宽,可以将一个时期发生的大事或是多个时期发生的大事,用图表形式展示出来,要求考生在图表中去获取信息,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考试中往往是撇开或脱离图表思考而导致失误。如何提高我们解答历史图表题的能力呢?解答方法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下面就我在从事高中教学期间积累下来的一些典型图表题进行举例分析,希望能对各位同仁以及面临高考的学子有所帮助。

一、漫画类:揭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状况、历史关系,联系具体的历史知识,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

例一、(2010年新课标卷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答案:D

例二、(2010年全国卷Ⅱ-23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B

例三、(2010年安徽卷15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答案:A

以上三题同为漫画题,但又各有所异。例一主要是以题干中时间为突破口,再结合漫画中提供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要素“1782年”,接着就会联想1782年英国与美利坚处于什么时期?很快就会联系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1776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直到1783年英国才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由此可知此时正处在美国独立战争节节胜利的时期,再加上漫画中“拥抱”的信息,也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了。例二则更偏向于对漫画本身的分析,题干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要素,但是告诉我们了历史事件,即古巴导弹危机。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例三题干中虽有时间要素,但并不起重要作用,而重点则是对漫画本身的仔细观察与提取信息。这道试题需要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故正确答案选A

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记住相关重要时间,对相关历史事件加以联系,同时仔细观察图画,从图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比较,排除错误选项,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二、曲线类:曲线背后有历史,轨迹历来有原因,要从曲线所表明的轨迹与状况背后寻找历史原因,从而做准确的判断。

例一、(2010年山东卷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这道题要抓住题目中给的四个时间段,再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分析判断: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B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1970—1975年,文革期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这一时期应为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这一时期应为D

三、表格类:善于从表格中总结出数据的基本趋势(升或降),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并简要表达你的结论。

例一、2010年新课标卷27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52、稻谷1

 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答案:A

例二、2010年广东卷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 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 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 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10)

邮资()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航空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答案:D

以上两题均为表格类试题,但也有所不同。例一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加以分析,直接可以选出答案,而并不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记忆。例二则不同,既要对表格中有效信息加以解读,又要有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做铺垫。这道题首先要抓住题眼“国际邮件资费表数据”,从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B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故答案选D

解答曲线类和表格类题目时,要着重分析图片所反映的事件、现象的相关信息,是上升还是下降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倒退的。而分析趋势成因则主要是根据文字材料和所学知识。总之,一句话变化看数字,答案看数字,原因看时间

四、照片类:应把从照片反映的真实历史场景,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联系课本相关知识,进行相应的判断。

例一、(2010年福建卷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7尼克松的中国之行                   8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

这道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个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

解答这类题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图片所反映的事件、现象,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把握其共性,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排除即可。

    五、地图类:读懂地图所承载的准确历史信息,结合课本上相应时期相关历史状况的基本史实,以此作为判断、概括的历史依据。

例一、(2010年北京卷12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C

例二、(2010年安徽卷16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D

这两题看似提问角度不同,实际上考查的最终都是时间。例一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因此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例二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可知战争的路线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时期,故答案选D

像这类以地图为载体的历史图表题,具有一定的学科交融性。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如何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地图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识记历史地图中的各种地图符号,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弄清它们的特殊的历史含义。面对每一幅历史地图,要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第一,该图反映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包括范围区间、重要地名及相对位置、发展变化的方向或态势,图中使用了什么样的地图语言。第二,图中各种特殊符号(含地名)表达的历史含义。第三,综合图中的地图语言,该图反映的历史主题。通过长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语言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六、建筑、文物类:这一类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要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考察,去认知。

例一、(2010年福建卷16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答案:D

例二、(2010年天津卷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这两道题前者属于文物古迹类,后者属于建筑类。两题都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例一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和维新变革的思想,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故答案选D。例二 1851年伦敦‘水晶宫”得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②,答案选C

综上所述,做好历史图表题,是有方法可循的。首先必须立足于图片材料,分析图片可以先分析其表层信息,然后分析其深层次信息,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表层信息即可以直接阅读或观察到的表面信息。而深层信息则是把表层信息与已知的有关历史背景知识相联系,做出正确的推理而得到的信息。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观察图片,概括出图片外在的、表面的形象特征,概括时一定要简明扼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详细描述和分析,即读出表面信息。第二步,进一步理解图片深层次信息,这一步关键要结合图片信息所反映的教材相关历史知识作答,注意把答题要点化,写出隐含内容。1 “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而通过历史图表题去考察这种能力,则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的一种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要针对典型例题,加以强化训练,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更要从初中起就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图表的分析能力。这不仅是适应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需要。我们应当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寓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1关于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湖南芷江师范学校 曾凡国2004-04-28  《历史教学》2004年第1